close
作者: author (AUTHOR)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韓國十幾年前還落後台灣的八卦?
時間: Wed May 30 01:35:34 2012


jeross:你的觀點適合低風險承受者,不適用願意冒高風險性格的創業 05/30 00:23
jeross:者,另外你怎不說 薪水高可以累積更多創業成本。 05/30 00:24
jeross: 資 05/30 00:25
popular5566:書請多看廣一點....這樣推論挺鳥的 05/30 00:25
asynchronous:那美國薪資如此之高 應該是創業沙漠了 XD 05/30 00:29

http://finance.sina.com/bg/usstock/sinacn/20100810/1328115635.html

....

在這方面,美國的一些特殊經驗值得中國借鑒。除了降低實際的最低工資標準外,有兩種
情形可以進一步降低最低工資制度在美國經濟中的副作用。

  其一是法律免除某些行業和公司遵守最低工資法的義務。最常見的情形是年營業額低
於50萬美元的公司可以免受最低工資法約束,這樣的公司數量很多。此外,能得到小費的
僱員如服務生不受最低工資法保護。

  其二,在美國名義最低工資也是可以降低的。例如,1967年美國的名義最低小時工資
1美元比1965年時的1.25美元降低了20%。由於最低工資也可以降低,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更
富有彈性,美國經濟應對衝擊的能力也更強。

---

另外依大概的計算,美國的最低工資現在7.25美元,跟平均年薪資的4.3萬美元,
一年工作1700小時,平均時薪約25美元,7.25美元是算低的,大概平均薪水3成或不到
台灣的這個數字簡單計算則約4成或4成出頭

新加坡和瑞士沒有最低工資,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目前換成台幣僅85元


另外貼網路文章

http://francis-lui.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6769.html

最低工資的社會代價 (雷鼎鳴)

不知怎地,近年我到殯儀館的頻度頗有增加,常在那裏與多年不見的朋友重聚。月前有位
遠親過身,我到靈堂拜祭後枯坐,極感無聊,唯有與身邊一位不太熟的朋友討論時事。這
位朋友多年前偷渡來港,白手興家,管理着一所做裝修生意的中小型企業,對中港兩地勞
工市場十分熟悉。也許他誤以為我支持最低工資立法,竟忍不住對我「直斥其非」,說他
不明白為什麼社會中有人讀了這麼多書,仍然如此沒腦,要搞最低工資。工資若被逼增加
,僱主不可能繼續聘用那些他們認為不值這個工資的人,有些人會失掉工作。


大財團屬得益者

這位朋友認為支持最低工資的人沒腦,我覺得有正確及錯誤的部分。正確之處是
絕大部分
支持的言論都天真爛漫,只是建基於意識形態的空談,科學實證的結果他們毫不理會,亦
不知務實為何物。他們的「理據」不外乎是香港貧富懸殊、窮人生活困苦、老闆剝削及人
民生活有其基本需求等等。我相信沒有經濟學家會願意見到窮人生活困苦;老闆若真的剝
削,我們未必會鳴鼓而攻之,但卻會致力改變制度,使到剝削不可行,但最低工資可解決
問題嗎?

有了它,就算有些人薪金可獲增加,最無工作能力的弱勢社群或青少年若果因此而失掉職
位,怎麼可能紓緩貧富差距?我下面亦會解釋,近年一些研究發現,大財團往往是最低工
資的得益者。縮減貧富差距,真是從何說起?!僱主若不願背起罵名,要與剝削劃清界線
,干脆解僱部分員工,互不相關,你能說他們在剝削嗎?至於所謂基本生活需求,更是陳
義過高。馬列經典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特點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社會主義則按勞分配
;資本主義應該是按勞動市場的供求規律辦事吧?共產主義的各取所需的終極理想,我十
分嚮往,但可惜已在二十世紀的歷史中證實行不通,香港竟有紅頂商人支持最低工資,使
人奇怪。況且今天就算是區區4千元的月薪,以購買力計算,已等於我童年時代家中不可
期望的高收入,我們憑什麼說這低於所謂的基本需求?

從務實的角度看,只要我們知道最低工資會導致我們最想幫助的弱勢社群集體失業,支持
最低工資的論據,幾乎全部立刻崩潰!

最低工資會導致弱勢社群及青少年失業這一觀點,從來都是經濟學的主流結論。九十年代
初有卡德(David Card)與克魯格(Alan Krueger)通過一些實證研究,對此說提出了挑
戰,並從而引發了最近十多年大量的新研究。2006年10月6日我發表過一篇文章《最低工
資缺乏學理依據》(見本書上一章 ),便討論過學術界對卡德及克魯格二人研究的批判。
「照肺」的結果是,卡克的結論只是建基於他們用錯了數據及方法,在此不贅。

我撰寫上述文章時,並不知道最低工資研究的權威紐麥克(David Newmark)與華沙爾(
William Wascher)快要發表一篇關於這題材的檢閱文章。在2006年年底,我碰到芝大經
濟系公認的系內第一天才型經濟學家,得過克拉克獎的梅菲(Kevin Murphy),他向我大
力推介這篇長達百多頁(網上很易找到)的巨著,認為這是總結最低工資研究最全面及持
平的文章,我找來一看,果如其言。【註】

紐麥克及華沙爾二人檢視過近年近百篇用千奇百怪的方法與數據研究最低工資的嚴肅論
文,涉及美國、英國及巴西等十五個國家的經驗,發現三分之二的研究都發現最低工資導
致失業。不過,因為這些文章研究的方法與數據質量頗有參差,他們二人再精挑出
十九篇
經得起考驗優質的論文,其中十八篇量度出最低工資的確破壞就業,一篇則說沒有。後者
的作者,正是卡德及克魯格二人,紐麥克與華沙爾可算是十分客氣,給足二人面子了。由
此我們可見,認為
最低工資會導致弱勢社群失業的結論,得到近年實證研究壓倒性的支持


這個結論,可摧毀大部分支持最低工資的論據,但並非全部。年前我讀報發現,有位頗為
有腦的工會領袖發表了一個可起到如封似閉作用的有力觀點。他首先承認最低工資會導致
失業,但他接着指出,勞動市場的需求彈性甚低,所以最低工資對工人仍然有利。他的意
思我可作如下理解,假設最低工資的設立或增加使到弱勢社群薪金上升10%,但就業人數
只下降了4%,(亦即需求彈性是0.4),那麼工人的總收入仍可上升6%,除笨有精。


低估對弱勢社群殺傷力


這個觀點的確比那些昧於事實,拒絕承認最低工資導致失業的來得高明,早期關於最低工
資的研究也的確有些估算,認為勞動市場的需求彈性甚低(0.2或0.3之間),近年的研究
卻差異頗大,可高達1.7左右。

對工會領袖採用經濟方法與結果,我當然十分高興。可惜這位工會領袖是完全誤解這些需
求彈性數字背後的意義了,他得到的結論也是遠遠地過於樂觀。我們可用以下例子說明:
  

假設最低工資原本是4000元,但政府立法把它增至6000元,即50%的增幅。在未增加前,
共有弱勢社群100人,其中50人收入在4000至6000元之間,餘下的五十人在6000至8000元
之間。增加最低工資後,較高薪不是這麼弱勢的後者飯碗不會被打破,但更弱勢的50人則
有部分會失業。假設失業的是40人(原本月薪只稍低於6000元的或尚可保住職位,因為有
些僱員被炒後,餘下的要負起更大的工作量,所以僱主願意留住他們。)。

從以上假設性的例子看來,最低工資增加50%,弱勢社群的就業表面上只是下降了40%(由
一百人降至六十人),所以需求彈性是0.8,似乎不高。不過,正確的計算應只集中在真
會受影響的一群,亦即50個最低薪人士中有40人失業,真正弱勢社群就業人數下降了80%
,需求彈性是1.6(其實對於本來薪金有5000、6000元的人來說,工資升至6000元並非50%
的增長)!紐麥克與華沙爾也特別在文章中指出這種常見的錯誤。

上述的誤解,可能使一些工會領袖及政府低估了最低工資對弱勢社群的殺傷力。就算在某
些學術研究中,錯誤的方法也導致過一些勞工需求彈性偏低的估計。例如美國除了有聯邦
的最低工資外,各州亦有自己的最低工資。後者一般遠高於前者。美國聯邦政府就算增加
了最低工資,也不見得能超過州的最低工資,所以對就業根本不可能有大影響。有些研究
以此為據,認為增加最低工資對就業無害,當然有點誤導;又例如關於英國的研究,有人
以為最低工資殺傷力不大,原因之一是他們只注意到它的即時影響,而沒有理會對就業的
負面影響,一般需要一年或以上才充分顯現。

上述只論及最低工資對弱勢社群的總體殺傷力,但它對不同人等的影響卻更為複雜。我們
可用幾種情況說明問題。

首先,假設香港只在保安及清潔兩工種設立最低工資。這點頗似1993年以前英國有工資委
員會(Wage Council)的做法,最低工資並不覆蓋所有行業。我們可以預見,這兩行業就
業人數會下降(例如不少私人屋苑的業主委員會肯僱用這麼多保安嗎?一些酒樓不會改用
洗碗機嗎?),但行內失業率不一定劇增,原因是部分失業工人會跑到別的行業去,從而
壓低其他行業的工資。

第二,假設全港各行業有劃一的最低工資。從僱主的角度看,橫豎要付出較高工資,為什
麼不集中僱用工資本來較高工作能力強的人。生產力低的員工會首先被開刀,成為受害人
,但較高技術的卻是得益者。不少工會會員技術較高,所以他們支持最低工資不足為奇。
我們可以說,最低工資是把財富從最低下階層轉至中低下階層的一種劫貧濟「富」工具。

第三,不同公司僱用低技術勞工的比例差別頗大。我們可以斷言,中小企一般較為倚靠低
工資的低技術勞工,大公司大財團的則不會。最低工資實施後,這些中小企必須解僱部分
勞工,而且因為成本上升,還要減少生產並且產品要加價。大財團沒有這問題,它們部分
還可因為中小企經營困難而搶奪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成為得益者。所以我相信有部分大企
業不會反對最低工資。

從以上分析可知,最低工資的受害人是低技術的弱勢社群及大量僱用這些勞工的中小企,
得益者卻是中低技術的勞工及大企業。中產階級薪金一般遠高於最低工資,所以不會直接
受害,但因最低工資會推高物價,也不能說完全不受影響。又因失業往往是造成社會不穩
的重要力量,所以整個社會尤其是政府也可受到牽連。

最低工資對經濟及就業究竟會帶來多大的衝擊?答案當然要視乎最低工資設在什麼水平。
據我觀察,政府對這方面有認識的政務官為此正憂心不已。我們只要分析一下今年第二季
各收入群組的人數,便知政務官的擔憂絕非無的放矢。有些利益團體「獅子大開口」,最
低工資要設在7000多元的水平,有的則說可設在6000餘元。

http://cli201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14975

...
伏格爾把歐洲看扁,我對他的看法本是半信半疑。歐洲科技發達,教育水準遠高於中國,
充滿藝術細胞的能人異士所在多有,怎會墮落至GDP只等於中國的八分一?但我翻閱過一
些數據及近年的文獻後,卻不能不認為伏格爾的看法洞察力非凡。歐洲的確是出了大問題
,去年我們所見到的歐債危機或許只是先兆,未來經濟上的困境恐怕會不斷浮現。

歐洲的主要困局是,她的勞工市場從六七十年代開始逐步出現了不易改正的結構性難題。
港人若不懂得汲取歐洲的經驗,趨吉避凶,則後果堪虞。

1960 年法國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中,平均每人每周工作二十九點八小時。為什麼工作時
間這麼短?原因是在這些統計數字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沒有工作,所以把平均數拉低
。不過,低處未算低,到了2000年,法國適齡工作人口中,平均每周工作時數降至十九點
三小時,跌幅35.2%。這現象並非孤立,在同一時期德國從二十八點七小時跌至十九點八
小時,跌幅31%,意大利跌幅32.3%、比利時29.2%、英國28.8%等等,但美國卻反而上
升了10%。這種現象啟發了諾獎得主普雷斯蓋特(Edward Prescott)在2004年寫了篇論
文:〈為什麼美國人比歐洲人勤力得多?〉

這些跌幅是巨大的,在商業周期的研究中,經濟學家早已發現,勞動力的投入只要減少3
%左右便足以引發頗為嚴重的經濟衰退。30%左右的勞動力跌幅,雖云在四十年內慢慢體
現,但已足以「陰乾」歐洲的經濟....



最低工資 實質上幾乎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壞處是許多工作機會會消失不然就變黑市,好處是沒有
例如以歐洲許多國家為隨便舉例,
最低薪資很高 → 外食的費用高, 且餐館少
賣吃的少, 開餐館的從業人口很少, 自然價格貴 ,
然後為了省錢、省稅(在外買吃的的稅,自然而然依買賣雙方需求轉嫁分攤)
只好在家煮,在家煮的比例高
全民皆輸而已

※ 引述《Juliter (假胖57號)》之銘言:
: ※ 引述《atzkgb (快點跳針Google!快)》之銘言:
: : 這個時候韓國大幅調高基本薪資
: : 台灣取消基本薪資硬性調高
: : 韓國追得很快,現在已經超越台灣了
: : 韓國政府自己也印鈔票,貨幣也貶值
: : 但是人民加薪的幅度更大,人民薪資高,自然有資本創業、自然有錢消費
: : 造成良好的循環
: 個人見解相反,如果一味調高基本工資,就如同提高銀行利率買賣股票會變少一樣,
: 薪水高創業的人反而會變少,因為:
: 1.工作所得穩定又可以維持開銷,何必冒險創業?
: 2.你所謂的調高工資,反而會加重企業成本,創業成本也會提高。
: 君不見台灣最重要的中小企業不就這麼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9.163.96
ocean5566:好長 END 05/30 01:36
by0413:沒最低薪資你覺得廠商會肯給比現在更多的錢嗎? 05/30 01:36
smilelover: 你鼓歌很久喔 XD 05/30 01:37
takuminauki:你的論點在台灣不正確喔 請問台灣的勞工市場夠自由嗎 05/30 01:38
aderli:論述很好,但是台灣老闆是能給多低就給多低 05/30 01:38
astranagant:end 05/30 01:39
aderli:可是勞工有多少選擇的空間??? 05/30 01:39
takuminauki:我同意最低薪資是不對的 但是這有前提阿... 05/30 01:39
NoOneThere:經濟學一堆paper都還在討論基本工資的角色 05/30 01:39
NoOneThere:有人就可以直接斷定支持基本工資的人都無腦了 05/30 01:40
takuminauki:而且為什麼要把這東西講這麼複雜.. 05/30 01: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香港明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